中国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在很多行业和领域很快追赶、甚至逐渐超越美国互联网企业同行,实际上也是由内外环境共同作用使然的结果。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和美国互联网企业的不同成长环境造成的。当然,这其中国情也是不可忽略的需要考虑的一环。除了环境因素(政策环境、国情因素等)之外,中国互联网企业身上的特质常常会和下面几个关键词相关联:中国互联网企业更盛行的—狼性文化“即便是再强大的狮子也招架不住一群狼的攻击。狼群以良好的嗅觉、敏捷的反应和发现猎物集体攻击的鲜明特点被大家所熟悉。”用到互联网企业上狼群敏锐的嗅觉指的便是危机感、远见与设计感。关于狼性文化的第二个定义实际上就是代表了不屈不挠的进取和奋斗。国内企业而言华为可以说是狼性文化的典型代表,当然慢慢的其他互联网头部企业也逐渐的借用另一种更加量化的方式实践着狼性文化—加班文化,成就了所谓的996、9116。其实关于「狼性文化」或者说「加班文化」当下一个最大诟病便是:很多企业家们没有从狼身上汲取经营和管理智慧,却对狼的残忍和贪婪情有独钟。中国很多互联网企业可能自身还没搞清什么是狼性文化,「狼性文化」至少不等同于「压榨文化」!2018互联网公司加班 TOP10

对于美国互联网企业来说,中国互联网企业有哪些值得学习之处?

图片参自微博网友

对于美国互联网企业来说,中国互联网企业有哪些值得学习之处?

参阅自脉脉匿名区

对于美国互联网企业来说,中国互联网企业有哪些值得学习之处?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关于美国互联网企业(程序员)VS 中国互联网企业(程序员)工作生活的对比,很多人也对盛行的加班文化由衷的投了「拒绝」的一票,当然与加班文化相关联的也是一些很消极的词汇「猝死」「过劳死」「90后已经成为脱发大军了」。不过,在激烈的中国市场竞争体系中,加班有时候也是无奈被动的主动选择!成功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代价,当下的安逸也同时意味着未来某个时刻事业失意,面对着强大的生活和生存压力,中国互联网职场人彼此之间不敢懈怠、你追我赶,狼性文化盛行也便理所当然。想要把握生存下来的主动权,能够量化的可以执行的便是工作时间上的延长(无限),工作效率高低且不议,至少在工作时长的上不能输给对手。至于小的互联网公司本身就处于行业弱势地位,哪敢放松自己。我们羡慕美国互联网人的生活,美国互联网人羡慕我们的成长。如果这个算学习之处的话,美国互联网企业愿意接受并逐渐推广,我们的内心可能会平衡很多吧。玩笑归玩笑,无论是美国互联网企业还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其实都需要学习的一点就是增加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工作饱和度、加快工作节奏(美国企业尤其需要),而不是简单用工作时间长度指标来作为唯一度量指标!中国互联网企业更擅长的—产品本地化产品本土化是指要求一个公司进入另外一个陌生的市场,要深入了解这个市场的消费者特点、习惯,这个市场的环境,这个市场的监管规则,甚至这个国家的国情都要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深深地扎根在这里,不然的话,失败是早晚的事。参阅自 SensorTower

对于美国互联网企业来说,中国互联网企业有哪些值得学习之处?

不可否认中国互联网企业似乎在用户心理和产品调研上下了很大功夫。无论是国际手机市场上的华为、小米还是OV蓝绿厂,还是最近风口正盛的抖音海外版TikTok,在产品本地化上面都做了很大功夫,当然也收获了很大的成功。而美国互联网企业则似乎很多时候显得水土不服,谷歌、雅虎、ebay、uber以及国内早早上线却始终不温不火的亚马逊,这几位业界大佬的前车之鉴便是很好的佐证,美国互联网企业需要学习中国互联网企业如何更好将产品进行本地化以及本地政策相结合(政策外交),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与之相对应的配套服务。中国互联网企业具有与丰富的用户场景相对应的产品生态,消费升级也好,消费降级也罢。中国互联网企业具有拼搏、开拓、善于学习的品质,从失败中收获经验和教训,获得成长。中国互联网企业具有重视良将和人才的传统,愿意不惜重金纳人才,为己所用,开疆拓土。中国互联网企业具有超越美企的危机感,好的危机感可以时刻警惕自己保持初心,向前进!最后,回到问题上,中国互联网企业能做美国互联网企业的老师吗?答案很简单:是也不是。我们有我们做得好的方面,美企也有他们的领先之处,而且整体上他们依然领先于我们。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法还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古训,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借鉴适合自身的先进之处总不是坏事。美国互联网企业当然需要学习中国,但是,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对于美国互联网企业来说,中国互联网企业有哪些值得学习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