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于清官的传唱由来已久。在封建社会,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往往受到官僚的压迫而无处申冤,古代没有现在广泛的媒体监督工具,也没有现在完善的廉政体系,官官相护使得人们对伸张正义失去了最后的信心。老百姓只能暗暗祈祷,希望自己的父母官能够是位清官,这就是古代人的清官思想。
  清官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很崇高,朝廷往往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不失时宜地确立一些勤政爱民的廉洁典范,这些使得很多清官流芳百世。中国历史上为政清廉的最有名气的当属清代“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于成龙,山西永宁人,自幼家境贫寒,聪敏好学的于成龙先后在州里和太原府就学,于成龙 崇祯十二年(1639)考取副榜贡生。
  但是当时正处明朝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巨变,限制了于成龙进一步发展,但他接触到了社会的黑暗面,了解了民间的疾苦。顺治十八年(1661)44岁的于成龙被选授广西罗城知县。当时的罗城久经战乱,刚归于清朝统治之下,政局尚未稳定,连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
  罗城内一片废墟,只有几个住户,县衙是由几间草棚组成的。当时的罗城可谓百废待兴。于成龙到任后,一方面安定民心, 加强治安管理,另一方面着手发展经济。于成龙经常以布衣深入民间考察、指导农民恢复生产,并带领百姓修民宅,建学校。 于成龙不仅实干,而且为官清廉,勤俭节约,赢得了罗城百姓的 信任和赞赏。
  没有几年,罗城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于成龙政绩显著,得到了总督卢兴祖的大力举荐。康熙六 年(1667),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府,一贫如洗的于成龙在去 四川上任时连路费都没有。康熙八年(1669),于成龙从四川 调任湖北黄州府同知,康熙十三年(1674)改任知府。
  于成龙到黄州后地位高了,待遇也好了,但他把薪俸多半拿出来赈济 穷人,自己平常连喝酒的钱都没有。有一次儿子从老家来看 他,临走时他就给了儿子路费和半只鸭子。于成龙为官清廉,且政绩突出,之后仕途一帆风顺,康熙十七年(1678),于成龙 调任福建按察使,康熙十九年(1680),升任直隶巡抚。
  
  康熙二 十一年(1682)于成龙任两江总督,位居正二品大员。成为封疆大吏的于成龙依旧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生活极为朴素,常以 粗茶淡饭为主,因此,江南人民为其取了绰号“于青菜”。于成 龙一生廉洁,死后人们在清点他的遗产时,仅有一些旧衣物和几两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