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阶段,对于互联网(科技)企业来说,选择看似很多,但是能够实际落地的路线并不多,因为按照传统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无法完全套用在广大的产业领域。所以,在产业互联网阶段,互联网企业会面临真正的考验,涉及到技术、人才、行业资源整合能力等多个方面。

互联网思维模式虽然有很多的解读,但是归根到底,无非是资源的整合再利用,这也是很多实体企业对于互联网创新有所质疑的原因,认为互联网的创新与实体行业的创新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在产业互联网阶段,互联网企业要想全面通过互联网技术来赋能产业领域,需要从基础开始,说“填坑”也比较贴切。

从目前互联网行业的做法来看,当前向产业领域发展的路线可以归纳为三条,第一条是通过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建立的优势,逐渐向产业领域渗透;第二条是通过技术手段来构建产业应用的生态壁垒;第三条是直接参与到产业领域,打造全产业链模式。

采用第一条路线的互联网企业集中在电商领域,近几年传统大型电商平台开始发力线下市场,全面打造更多的线下网点,以实现服务从线上走到线下。同时,电商平台会与产业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会为企业设立一定的运营规则,这个过程也会让行业企业与电商平台的结合更加紧密。电商平台对于传统行业的赋能,也从市场赋能向生产赋能迈进。

以网络技术服务为主的互联网企业往往会选择第二条路线,具体做法是打造自己的开放技术平台,比如打造开放的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平台等等,这样会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中,从而在技术方面为产业领域赋能。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要想完成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参与到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开放平台,似乎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构建起自己的生态壁垒。

还有一部分以智能硬件起家的企业,在产业互联网阶段开始逐渐打造自己的全产业链模式,这种模式看似缓慢,但是往往发展速度更快,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科技企业会采用这种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无法直接借助消费互联网时期积累的用户资源,或者说流量资源,因此这种模式通常比较注重品牌的建立。

总之,产业互联网阶段的市场规模非常大,不同企业也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发展路线。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