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大数据,5G,都是可以结合起来系统应用。主要是注意使用的是否合理?比如现行的医疗体制都是以各个医院独立核算,医生收入与医院整体收入挂钩,那么现在的互联网实现的检查化验数据及影像资料共享,就有阻力,影响收入了;还有,远程医疗需要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学专家通过互联网视频会诊,但这个过程是个相互学习,启发,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本位出发,技术水平高的一方愿意主动施教出力吗?不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就想用互联网实现,是不行的,互联网只是工具而已。

在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发展居家养老的社会结构,倒是互联网,5G,穿戴设备,一个不错的应用场景。在国外也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该系统需要和社区,医院,急救站,数据中心,老人社区服务团队的建立相结合,需要政府方面的行政设计和考虑及支持。

互联网医疗3.0时代,传统公立医院该如何应变?

互联网医疗3.0时代,传统公立医院应该从“连接者”到“赋能者”的角色转变,完成互联网医疗对传统医疗体系的深层渗透,形成三层医疗体系:

1:基层区域

在基层,以县医院为支撑,以乡镇卫生院为基地,将二级医院的检查检验能力、医疗能力,通过云平台、云巡诊车搬到村民家门口,实现二级医院医疗资源在基层区域的覆盖。

2:市、县城市

在市、县城市,利用大数据、人工技能技术,将大医院、大专家的专病专科诊疗路径标准化,下沉到县市医院,逐专科、逐病种提升诊疗能力,市县“大病不出县”。协助全国县市医院运营多个学科,集结全国顶尖的专科服务团队,赋能中级医院,“让每个医生都成为专家”,提高中级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解决分级诊疗的集中痛点。

3:大城市

在大城市,实现服务软件化、软件硬件华、硬件设备化,推出面向家庭的、面向企事业单位的在线医疗通道,实现家庭、企业、机构和社区提供“线上+线下、全科+专科“的全人、全程、全家的全场景医疗服务。

最后,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痛点,光靠医疗体系的变革,远远不够。国内医疗健康产业三分为医疗、医药、医保三大板块,各有统属,各为“孤岛”,为医改之痛。只有打破医疗、医药、医保之间互不相通、联动不足的壁垒,才能以通治痛,实现数据的统一、标准的统一,构建起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做到真正的让互联网为医疗赋能,让患者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