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IY的圈子里,经常会出现很多花名和绰号,比方说笔者前几天文章中提到过的CPU液氮散热器就被网友戏称为“液氮炮”,而AMD公司也被戏称为“农企”一样。那么,与AMD齐名的Intel又会被网友们如何称呼呢?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说道说道哈。众所周知,Intel的花名就是——挤牙膏厂!而其中的原因还真是件相当令人无奈的事情啊。

自从英特尔公司推出了酷睿系列的CPU以后,Intel的市场占有率一直都高于AMD的产品。可以说,酷睿系列一直都在绝对优势中始终处于行业的领跑阶段。甚至于,在DIY的圈子里还流传着“i3默秒全”和“i5默秒全”的说法!呃,顾名思义,其实就是i3/i5在默认频率(不超频的情况)下就可以秒杀AMD全家!

这种说法主要源于AMD的K10时代,随着Intel酷睿系列CPU的崛起而逐渐拉开了差距,特别是单核性能更是如此。于是,在对于CPU的评测中就出现了i3/i5成绩完全高于AMD桌面旗舰型号的情况出现。虽然这种结论还有些夸张,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代表了当时这两家CPU厂商之间产品的性能差距。

有鉴于老对手AMD缺乏足够的产品竞争力,这就使得Intel开始逐渐放缓了自己产品的更新速度。不同代数之间的新品在性能方面的提升也并不十分明显啦,完全没有了当初从奔腾处理器到酷睿系列处理器的这种革命性全方位高性能的提升。每一代的更新Intel只会让CPU的性能仅仅提升一点点而已,有鉴于此,才会被网友们戏称英特尔是“挤牙膏厂”而这种挤牙膏的更新速度直到AMD推出了锐龙系列CPU后,Intel才因为感受到了竞争压力而有所改变。于是,第8代酷睿才被Intel狠狠地挤了出了。

总结:其实,对于这种技术垄断型的企业。只要出现了代次产品性能提升并不明显的情况,通常就会被网友们冠名为“挤牙膏”。

9900K计算2.5亿位圆周率的速度为9秒,i7 920需要73秒,速度达到了它的8倍以上,4770K超频后需要要20.7秒,是接近2.5倍的速度,而AMD相对的进步速度其实并没有比Intel快多少,如果把范围扩大到HEDT,14核的7940X已经达到5秒计算2.5亿位,66秒计算25亿位的水平,但你要问我计算圆周率有什么用,对你上网聊天有用吗,我只能说没用,因为网页秒开太容易了,这可能不是现代PC的价值所在,因为这些事情手机就能很好的运行,就算是适合快速提升的类似GPU负载的密集的数值计算还要经过对应的优化才能取得这样的提升,如果你用Super pi,你还在发现CPU还得10几秒才能计算100万位而已,哪知道天上一日地下已一年的变化呢,正如《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一书的前言说到:有些程序员希望计算机体系结构专家,编译器设计者和芯片工程师帮助他们在程序不修改一行代码就可以更快或更高效能在新型处理器上运行。但是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了使程序运行更快,必须将其并行化。然而许多研究者的目标是希望程序员在编写程序时不需要考虑硬件的并行特征,这一目标需要很多年才能实现,至少在下一个十年里,大多数程序员必须理解硬件/软件接口,才能编写出能在并行计算机上高效运行的程序。很显然这不是Intel靠硬件就能解决的,更不能指望你用一直不修改的古董测试软件来看到明显的提升。

如今高性能PC的价值更多体现在高性能计算领域(HPC),很多人可能难以相信,你如果拥有一颗Skylake-X 12核以上的芯片,你的单靠这颗CPU的算力而不需要算GPU就可以排进2005年左右的的Top500超算的名单中,而更多人却不相信如果你使用AMD TR 2990WX,运行HPC基准算力还不如前者提到的12核以上Skylake-X芯片,你能想像你的使用场景有2005年超算所做的事情吗?有的人也对并行(Parallel)有误解,认为并行就只是多核,实际上单核处理器也存在并行,指令级并行(超标量流水线),数据级并行(SIMD),同步多线程,然后是多个核心的并行,正如Intel parallel Studio的介绍页的一张图中所说,Threaded+Vectorized才能获得最大的性能表现,而这也不是自动向量化能做到的,苛刻的条件是你认为Intel在挤牙膏的原因。

还有就是Intel有很多周边设备的提升,比如NVMe协议,大幅提高SSD性能,就是Intel主导的协议之一,这只是Intel主导的数十个各种领域的行业标准的一个,但是我估计你不会把他当成Intel的技术储备,还有一些更冷门的技术,就算你的处理器带着,可能你这辈子也不会用到它,比如T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