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晨练活动有:

简单易行~跳绳、篮球、武术操、滑板车、器械比赛等

音乐~动感活泼~舒展韵律操

热身运动~祝健康成长

本土资源竹子子在幼儿区角游戏中的运用?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探索方式为主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个体活动空间,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因此,区域游戏也愈来愈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园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如何从实际出发,充分利我们当地得天独厚的本土资源,更好地开展有农村特色的区域游戏,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将农村本土材料与区域游戏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每个班以一种本土材料为主线,辅助于其它材料,将一种本土材料巧妙地融于各个区域游戏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以“竹”为例,谈谈我们是怎样把一种本土材料有效运用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

一、多形式地收集本土材料,满足区域游戏的需要。

1.社区资源的利用。

《纲要》中说: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毛竹生长在山上,目前我们这绝大部分属于集体资产,一般家庭很少有。于是我们就充分利用林场等社区资源,寻求他们的支持,帮助我们收集毛竹。

2.家庭资源的利用。

我们一方面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家庭中各种竹子,如淡竹、野竹子等,为游戏收集材料;另一方面利用家庭里竹编工匠或艺人的资源,对现有的材料进行半成品的加工,如对毛竹进行劈篾、劈成块面状、劈成筒状等,把竹子磨光滑,保证幼儿游戏的安全。家长资源利用还体现在利用各种竹子材料,编织竹用品或竹工艺品,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编织手法等。

3.幼儿资源的利用。

我们还利用幼儿自身去收集相关的竹子材料,既可以通过幼儿的亲自收集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竹子的知识,引发幼儿对这个竹子可以干什么的思考;还可以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因为玩自己收集到的熟悉的物品开展游戏,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

4.网络资源的利用。

竹的知识或竹的编织品很多,仅靠教师的知识或我们家长、社区的资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还通过网络纵横时空、海纳信息的特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游戏的材料,如:手编竹篾板等,为幼儿的游戏提供更广阔的材料空间。

二、师幼互动创设游戏环境,营造区域游戏的氛围。

《纲要》中说: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环境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为此,在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行动起来,创设了以“竹”为主材料的游戏环境,让环境发挥特殊的、潜在的影响作用,成为“不说话的教师”。

1.区域环境创设中材料的统一性。

在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中,我们每个区域的环境创设都是以“竹子”为主材料,其它材料进行辅助的形式。虽然都是以“竹子”为主材料进行创设,但有的用的是毛竹、有的用的是淡竹、有的用野竹。我们用毛竹的竹筒做成的各种动物造型,用毛竹劈出来的竹篾做成的各色花伞,用毛竹劈出来的竹片做成的各类装饰画等等。我们用淡竹拼搭成人的身体或各种造型,用野竹做成悬挂的风铃等。

2.区域环境创设中师幼的互动性。

在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中,我们的幼儿也是环境创设的主人,是环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欣赏者。环境创设中大的框架是教师创设的,里面的内容是出自于孩子的作品,孩子做的小花伞、竹筒动物、竹片画、各种颜色的竹风铃,稚嫩却不失童趣,天真却不失美感。环境创设完成之后,孩子们发出了啧啧的赞美声,“我们的班级真漂亮”的欢呼声不绝于耳,孩子们体验到了自己作为环境创设中的主人的自豪感。

3.区域环境创设中空间的立体性。

环境创设中在墙面上有平面的创设,还巧妙的利用空间,采取从上往下的悬挂式,进行立体的创设。比如我们把野竹子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涂上各种漂亮的颜色,串成造型各异的风铃;我们把竹片画串成一片片的,进行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悬挂。我们还利用游戏柜子展示孩子的作品进行环境创设。如,把泡沫涂成漂亮的颜色,上面插上孩子做的各色小花伞,和墙上、空间悬挂的小花伞交相呼应,营造了浓浓的伞的世界。环境创设中的墙面、柜子、空间悬挂的交叉组合,这种三维空间的合理使用随时都会让孩子与之发生互动和作用,充分体现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

4.区域环境创设中区域的特征性。

由于区域的不同,在进行各个区域环境创设时内容也不相同。我们根据每个区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创设,让人一看到这个区域的环境创设就能想到这个区域的游戏内容,一走进这个环境创设的区域能激起游戏的兴趣。比如,表演区,我们用淡竹拼搭成人的身体,用卡纸剪出人头和舞动的四肢,一个个正在翩翩起舞的人跃然呈现于墙面,让进行表演的孩子也不禁跃跃欲试,和墙上的小人一起来比一比,一起来表演。

三、一物多玩开展游戏活动,丰富区域游戏的内容。

我们的区域游戏主要分成特色区、学习区两大类,学习区主要有表演区、语言区、智力区等组成。我们根据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进程,以“竹”为主材料,在不同的区域开展了不同的游戏内容。

特色区:

我们以“竹”为主材料,理所当然我们的特色区域就是充分利用“竹”来进行的,我们特色区域的名称叫“竹韵飘香”。我们把这个特色区域分成了5个小区域,分别是“竹筒变变变”、“美丽的竹片画”、“风铃大集合”、“我们的小花伞”、“竹的世界”,前四个区域是以幼儿绘画、装饰、印染等形式去动手操作、创造各种“竹”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在“竹的世界”这个区域里,则是把幼儿做出来的各种“竹”的作品,以不同的方式陈列出来,模仿社会生活中的“工艺品商店”,来进行幼儿之间的买卖交往,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学习区:

学习区主要是根据班级主题教学活动的进程来创设的区域。在学习区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竹”这个材料,来开展学习区的游戏。比如,在智力区,通过竹枝或竹片来进行分合、加减的游戏,巩固幼儿对集体教学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语言区,我们通过图片让幼儿说说竹的一生,说说不同竹子的不同用途、不同时候的竹子的不同用途及不同部位的竹子的不同用途,还可以说说“长寿竹”、“湘妃竹”、“孟宗竹”等竹子的故事等等,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表演区,我们用竹板打出学过的乐曲节奏,来表演歌曲,可以用带竹叶的竹枝编成帽子或用在竹枝上进行装饰并编成帽子来进行表演,把教学活动的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深化和巩固。

不管是特色区还是学习区,教师都要根据幼儿的兴趣、教学的进程、游戏的有效性等方面来调整辅助材料或游戏内容,更深入地开展该游戏。如:在“竹筒变变变”中,开始幼儿是简单的竹筒绘画,到进行单一的卡纸、毛线等辅助材料的装饰,再到绘画和辅助材料的综合利用,游戏的层次在不断地提升,幼儿游戏的兴趣始终非常的浓厚。

四、多途径地评价幼儿游戏,引发幼儿游戏的快乐。

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根据重点分配的内容及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评价,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并为下一次更好地游戏做准备。

途径一:引导幼儿交流游戏的感受。教师通过这样的语言“宝宝们,今天你玩游戏的时候有什么开心的事要告诉我们呢?来引导幼儿说出游戏的感受。

途径二:通过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尝试参与相互评价。作品的展示即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增强幼儿完成作品的成功感,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在展示孩子的作品面前经常有孩子向自己的家长、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那种自豪之情、快乐之意洋溢于表。

途径三:通过孩子或者老师发现的游戏中的问题,在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的过程中,引发幼儿深一步的探索,提高游戏活动的水平。教师让幼儿讲述“你在游戏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大家帮助的呢?”对于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如对于缺少材料的问题,大家可以共同准备,以便下次的游戏开展;对于游戏中出现的规则问题,大家可以共同讨论,制定相应的规则。

途径四:教师观察到游戏中好的地方、不好的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的讨论,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以便更好的开展下次的游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区域游戏评价时,我们既有以教师引导游戏发展方向为主的评价、有师生互动促进发展的评价、有孩子展示自己成果的评价、还有幼儿分享自己经验的评价等等,真正做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来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立足农村幼儿园实际,就地取材,充分挖掘农村本土材料,就可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内容,就能开展经济实用、丰富多彩、深受幼儿喜爱的“本土化”区域活动。我们的幼儿就能体验到区域游戏带来的快乐,就能在游戏中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