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政策引导性经济。基本政府推动的到现在都产能过剩了。你看看目前悲剧的行业很多都是。 纺织,浙江好多企业主求着市长要倒闭,不给而已。 太阳能。好吧,这个现在都搞外贸,不外贸就没人要了。 光伏。记得前段时间的晶科事件不?它就是搞这个的。 LED。中国几千家LED,现在政府不得不出面,好像是搞了个先用后给钱的项目。就是先买了LED,不给钱,以后用省电剩下的钱还。说的好玄乎,其实就两个字,咱政府有钱,找人给你买了,不行咱垫着。 钢铁。不多说,卖越多亏越多。

如何看待中国彩电行业的价格战

  你好!

现代经济学告诉我们,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进入一定阶段后企业通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借助这一法宝获得成功的企业可谓数不胜数。

但问题在于,支撑国内彩电产业价格战的既非规模经济,也非技术进步。从直角平面到超平、纯平、背投,甚至更先进的液晶、等离子,跟随策略几乎是国内彩电生产厂商唯一的选择。
  

国外厂商实现技术突破,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国内厂商竞相模仿,然后以低廉,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从国外品牌中抢夺市场。

但直到今天,核心技术仍然为国外所掌握,唯一的变化是彩电企业由原来的紧跟日本变为越来越多地采用美国硅谷的技术方案。从“日本动力”到“硅谷动力”也许是一种进步,但真正的“中国动力”在哪里?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合理的退出机制,大量规模小、利润率低的企业在众多保护伞下依然过得不错,长期的价格战并没有实现我国彩电企业的规模经济。
  

我们看到“索尼”继续以高出市场平均价格一半的价格独领风骚,而众多已经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国内彩电生产企业仍然不得不继续进行价格战。

靠降低技术含量来降低价格,靠降低价格来占领市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中国彩电之所以会出现价格大战,很大程度归结于彩电业的低效率的产业内竞争。
  中国彩电业从总体来说技术含量仍比较低,技术创新优势不明显,因此产品与产品间的竞争不是品牌的竞争,也不是技术创新的竞争,而是价格竞争。众多厂家与生产企业纷纷通过采用该方式来获取市场份额。

从此种竞争方式与非价格竞争手段相比,容易引起产业内低水平的价格大战的爆发,促使产业内竞争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导致整个产业平均利润率下降,不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
  

打的好,对消费者最大好处

拼吧!越拚百姓越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