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就业221模式所指?

据了解,此项工程是以有创业就业意愿和能力的创业带头人、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为扶持对象,省总工会从本级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中列支创业就业扶持资金80万元,通过提供2万元单个生产资料,帮扶20名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就业创业;通过提供2万元创业补助,

帮扶20名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创业,带动100名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就业。同时,省总工会要求全省各级工会列支专项资金,通过提供生产经营资料、创业就业补助资金等方式,推动广大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就业创业,为全省稳就业、保就业作出积极贡献。

二、产业化就业前景?

报告指出,数字经济就业,是指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技能,依托信息网络进行研发、生产、服务、管理等工作任务的相关就业。

业界一般将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报告分析称,从总体结构上看,数字产业化就业岗位占比显著高于同期数字产业化实现的GDP占比,高端就业吸纳能力强。从数字经济结构上看,数字产业化领域招聘岗位占总招聘数量的32.6%,占总招聘人数比重为24.2%;同期,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规模约占数字经济规模的20%。

产业数字化领域则是就业吸纳主体,呈现三产大于二产,二产大于一产的特征。在数字经济结构方面,产业数字化领域招聘岗位占总招聘岗位数的67.5%,招聘人数占总招聘人数的75.8%,吸纳数字经济就业能力更强。从招聘岗位看,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就业岗位占比高达60.2%,远高于第二产业的7.1%和第一产业的0.1%;第三产业的岗位薪资也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中,科研和生活性服务业是就业需求“主战场”,第二产业中高科技产业推动就业效果明显,而第一产业的数字经济岗位还有待强化。

在我国,小微企业就业辐射带动效应强,吸纳广泛就业主体作用凸显。从招聘岗位总量看,小微企业招聘岗位占全部岗位的比重达到34.2%;从岗位人数看,小微企业岗位平均招聘人数较大,每个岗位平均提供招聘人数为4.1人;从入职要求看,小微企业对数字经济岗位的入职门槛相对较低,其中92.4%的岗位要求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

从区域分布看,面向消费端的产业数字化领域的大量岗位,吸引了大量农村和城镇劳动力向大中型城市转移,成为推动我国城镇化步伐加速的重要力量之一。数字经济岗位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在岗位数量方面,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招聘岗位较多,分别占全国总岗位的25.74%、17.79%、12.25%和8.46%。从薪资水平看,呈现明显的“梯次效应”,上海、北京、浙江平均月薪高于8000元,薪资水平领先于其他地区。

值得重视的是,数字经济领域的高端岗位集聚偏向我国东部地区,区域间存在一定的人才差距。在东部地区,较好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带动了更多高端人才的集聚,形成人才供给与需求的良性循环。此外,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岗位的跨省流动,尤其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就业岗位跨省流动频繁。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降低了就业信息交易成本,畅通了跨地区人员招聘渠道;此外,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又催生出大量不需要本地化就业的新型灵活就业形式。

三、如何抓好产业就业保障?

保就业就是保民生,稳经济需要稳就业。因此,实现稳就业保就业的目标意义重大,还需各方“加力”。

首先,进一步强化全社会就业优先意识,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将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结合宏观决策和具体工作安排摆布,确立就业调控目标,做到优先考虑,与总体工作统筹部署,同步安排,协调推进。贯彻实施就业优先,不只是政府责任,更需要依托企业等经济社会主体和劳动者自身的努力,发挥各方主体积极性,落实主体责任,形成社会共识和合力。

其次,加强宏观政策支持,稳定社会预期。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宏观政策对就业的支持力度,加强政策的协调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提振和稳定市场信心,避免“无就业复苏”。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劳动者创业和组织起来就业所需贷款等开辟通道,提供服务。允许地方为应对重特大失业风险制定超常规举措,统筹使用相关资金,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市场机构协同应对失业风险的能力。

第三,提升政策精准度,加强政策可及性和有效性。提高政策措施精准度,减少因过度防疫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招工用工。针对受疫情影响的求职群体,实施针对性专项就业服务,破除疫情期间求职障碍。精准支持特定主体,保供应、稳经营。精准出台区域性、行业性、主体性就业政策。精准帮扶困难群体,保重点、兜底线。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

最后,完善市场和服务体系,健全失业风险应对机制。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统筹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加快完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网络平台,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供快捷精准的公共就业服务。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群体开展持续的监测调查,加快建立健全失业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四、游戏产业包括什么?

电子游戏产业是涉及电子游戏的开发、市场营销和销售的经济领域。雇用着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现代个人电脑的许多进步和创新都归功于游戏产业:如声卡、显示卡和图形处理器,CD ROM和DVD-ROM驱动器等,Unix和CPU也有一些较为显著的改善。

部分特别开发的Unix可以让程序员可以玩太空旅行游戏。

五、游戏产业的前景?

有前景。 2017年,我国游戏行业发展稳健,英雄联盟等热门游戏依然红火,新型“吃鸡”游戏异军突起。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网络游戏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统计,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整体收入2036.1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较2016年略有回升。

从细分的游戏市场份额来看,客户端、页面、移动游戏平分天下,其中移动游戏市场份额在2016年超越端游后继续扩大优势,2017年市场份额达到59.7%。 从移动游戏公司的市场份额来看,腾讯公司仍以38%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网络以28%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

六、就业产业是什么意思?

就是可以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或个体户等。如开家工厂顾十几个工人。

七、哪个产业就业乘数效应最大?

制造业对服务业就业具有单向乘数效应。这一观点忽略了服务业就业对制造业就业存在的反向作用。在当前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如果继续在传统的制造业与服务业“二分”框架下观察就业问题,强调通过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单向作用来驱动就业,势必难以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就业创造。应利用两类就业的双向互动关系,充分释放就业潜能。

八、产业就业是什么意思?

产业和就业是扶贫的核心内容,将进一步聚焦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全面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

九、美国的游戏产业有多强?

美国游戏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从主机游戏、到 PC 游戏、再到移动游戏,美国三大游戏行业都经历了新生、成长、成熟阶段,细分游戏产业链成熟完整,这为研究中国游戏产业提供了学习参照对象。

根据调研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美国互联网人口 2.9 亿人,游戏用户 1.8亿人,游戏用户占比互联网人口 62%,相比美国,中国游戏用户渗透率更高,达到 71%;美国游戏付费用户 1.1 亿人,付费游戏用户比例约 59%,相比美国,中国游戏用户付费率不高,付费游戏用户比例约 36%,游戏用户付费比例有较大提升空间。

十、游戏是第几种产业?

游戏属于文化产业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

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

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游戏属于娱乐性文化产业,玩游戏属于文化活动,受法律保护,公民有参与文化活动的自由,没有游戏类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