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决该局面,首先需要引入市场化机制,提升月嫂的收入水平,吸引更多人进入这一平台。其次,需要加强培训。培训机构要形成规模和专业化,并且在培训时专门加入人际关系处理课程,让月嫂更好地和80后及其父母进行沟通。再者,这个行业流通性较强,基本上处于想干就干,不干就算的状态,相关机构在月嫂队伍的管理、建设上应该建立更加成熟的人员出入机制。建立培训上岗、推荐就业、回访监控、后续培训的用人机制,防止月嫂人员流动过快以及劳动素质参差不齐。规范行业行为需要科学的制度设计,规范家政服务行业,为家政从业人员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吸引素质较高的年轻人,提高行业水准。

由毕业于卫生学校,从事过医务工作的护师、助产、护士甚至医生承担。这些一般要经过专业培训,由劳动局颁发母婴护理或护工证书并在实习后才有资格提供服务。

现实生活中,很多月嫂是否从事卫生工作的女性,经过短期“产期保健”、“新生儿期保健”义务培训上岗的。

一名月嫂选择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宝宝和新妈妈的身心健康,因此月嫂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十分重要。总的来讲,月嫂必须身体健康,要有爱心、耐心,有产后护理技能和带孩子的经验,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月嫂基本上都是流动性的,在中介机构登记后,并没有强制的劳动合同,干得好坏以及时间长短都没有行业标准,基本上由月嫂自己来决定。口碑好的月嫂因为需求大,工作排得过满,干的时间相对较长。口碑不好的月嫂如果无事可做,就自动退出市场,这就造成月嫂市场人员流动相对频繁。加之由于8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父母宠爱,在与月嫂的沟通上会存在各种问题,有时需要不停更换月嫂,直到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