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讲答案:乔布斯讲得不够准确,实际上信息技术改变了所有领域包括教育管理,乔布斯讲得应该是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小甚小。

一、信息技术是什么?

信息技术是把过去纸质上的信息变成数字信号存在数字设备里(比如电脑),信息通过光纤或无线网络传输到远端,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不用再不远万里快马来报或飞鸽传书了。

二、各领域都有什么改变?

1、改变各领域最大的因素不是信息技术,而且本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

500多年来的现代科学发展,让各个领域的知识变多,人类依靠科学知识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形成了社会分工,不同的人掌握着不同的知识,利用专业知识去处理各种工作,体现为白领即脑力劳动者。随着科学的发展,知识越多需要的白领就越多,表现为各社会组织主要以坐办公室的人为主。在科学发展以前,则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劳动者为主。如果现代科学凑巧没有发展起信息技术,那么这500年来各个领域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的,都是从体力劳动为主逐渐转向脑力劳动为主,只是这些脑力劳动者只能使用纸来处理信息。

例如建筑行业,科学发展以前,建筑工既是技术人员也是体力劳动者,当时的建筑技术含量还不高。现在的建筑行业,主要以设计人员和项目组织人员为主。工地的体力劳动者也很重要,但只要设计科学、组织监督到位和工人配合,工程完成是没问题的。建筑领域形成了分工,且体力劳动者起到了配合的作用,特别是在各种现代化机械的配合下,所需要的体力劳动者越来越少。

可见改变某个领域的最关键是这个领域的科学发展了。

2、信息技术改变了各领域的什么,没改变什么?

信息技术改变了各领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分析研判信息的方式。比如过去警察办案,看现场痕迹、指纹、走访群众等等,但现在主要是调取视频监控等各种数据研判,还能用网络把照片、视频立刻传输到异地进行核查,侦查工作的方式改变很大。而信息技术对警察怎么擒拿抓人这个工作的影响是很小的。再比如医生,以前是望闻切问,现在主要通过各种设备检查出来的血液、内脏影像等等数据指标进行分析,但信息技术对手术开刀的影响就比较小。

信息技术在一个组织里主要表现为辅助事物处理、管理信息、决策支持,而管理信息又分为客户信息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生产资源管理、人事信息管理等,信息技术对各个领域的改变就体现在人们现在普遍通过这些系统进行工作,那么必须每个人办公室里都要有个电脑来运行这些系统。以人事信息管理为例,过去是用纸来记录,现在用电脑记录,方便了对人事信息的查询、统计,甚至能对工作优劣有更为规范科学的完整信息评判,但是人事管理的奖勤罚懒、业务培训、组织文化这些是不因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有所改变的。

可见信息技术主要是改变了信息的处理,对业务工作影响很小。以前用牛犁田,现在可能机械犁田。以前人搅拌水泥,现在机械搅拌水泥。在教育领域呢?哪些方面是信息技术改变了的,而哪些没有改变呢?我们先看教育领域的主要业务工作是什么,是教学、学习,是人从无知到认知的过程。

三、认知的概念

毛主席在《实践论》里面说明了认知的四个阶段,感觉说得通俗易懂,在这里直接引用。

第一阶段是感性认识阶段,通过亲身眼睛、耳朵、鼻子、身体感受到了事物的现象,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理性认识的阶段,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

第三阶段是实践检验真理的阶段,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第四阶段是发展真理的阶段,随着环境的改变,原先理论可能不适应实际情况,那就需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发展出符合实际环境的理论。

对事物、真理的认知就是教育要做主要业务工作,毛主席也说了“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

四、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领域的什么,哪方面影响小?

现在回到乔布斯的问题上来,信息技术改变教育领域里面的东西和其他领域是一样的,影响都很大。而对教学方式的影响较小,近年来也有扩大影响的趋势。乔布斯的真正意思应该是指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较小。

1、信息技术对教学管理影响很大

近年来我国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在教育信息管理方面建设了如协同办公系统(OA)、标准化电子考场、教务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资产设备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迎新管理信息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离校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校友服务系统、教材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学生收费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等等,这些极大的改变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方式,也为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决策依据。简单的说就是学校的行政工作人员每个人都要有一台电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

2、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较小

教学的过程历来是: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下面有几十个学生听讲课,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逐词逐句的写、讲。这种教育方式还是主流,为什么没有因为信息技术而天翻地覆的变化?学习就是认知的过程,知识来源首先要有肉体感官的体验,而且认知的过程是逐步渐进的,学生没有因为信息获取的方便而能快速的消化、吸收知识,认知都需要毛主席说的四个阶段,一步一个脚印。单纯从老师、学生获取教学信息的方式而言,目前也发生的巨大的变化,现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检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是信息转变成为自己的知识就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式信息化上也不是一点都没有变化,我国的教学方式信息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老师PPT课件讲课,老师把讲课录下来放到网上去,这个阶段,老师学生互动不多,学生表现为被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虽然部分老师讲课水平很高,但是这种方式还比不上板书,因为板书有知识的演化过程,学生能逐步的提升,而PPT和视频有时一晃而过,对学生来说更加抽象,第一阶段的感官体现下降。

第二个阶段,使用网络视频教学,教学过程增加实时互动,如增加翻转课堂等环节,教学内容通过动画或虚拟现实方式学生可以观看或动手操作。

第三个阶段是笔者的设想,目前还没有实现,下面探讨一下教育信息化的理想状态。

五、未来的教学信息化探讨

1、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目标

到2025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2、教育部长的构想

在2020年12月8日于北京落下帷幕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上,陈宝生指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向我们展示了变革教育的巨大潜能,应当加快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更加公平包容的教育、更加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人人可学、人人皆学、人人乐学的学习型社会。在应用新技术上着力,推动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探索运用新技术开展多元化、过程化评价,不断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完善数字技术应用的安全管理与伦理规则。

3、第3个阶段教育信息化设想

(1)教授、学习知识的机制改变,变被动,为主动。老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可参照今日头条的算法机制,老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提供知识讲授和出题考试,这种老师讲授的知识全国共享,学生们学习采用该老师教授的知识给予鼓励,这样教学资源将极大丰富。另一种老师是属于某个学校的老师,这种来是主要引导、监督、辅导学生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多少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在哪里寻找知识、解答学生疑惑,这类老师主要起到导师作用,不用自己讲课。学生在网上以做题任务来获取学分,学生根据自己做题中存在的弱点来选择性的学习。

(2)知识测试系统要覆盖应学的所有知识点。学生通过测试以发现自己的弱点所在,系统可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主动学习能够高效的掌握知识,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则能节省时间。

(3)教学方式尽量接近实践体验,只有实践太困难的情况下,再用信息化、虚拟现实来教学。比如化学实验能用实际药剂做实验就不用电脑做,射击实验能用真枪别用虚拟枪,毕竟虚拟出来的在体验上还是少了很多信息。

(4)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是今后是方向。比如学习英语的流利说,就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学生读英语中存在的细微问题,立刻评分,学生立刻改正,这个学习过程符合毛主席《实践论》的认识4阶段的进阶,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发现错误改正—>发展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大有可为。

教育信息化的最终阶段可能是脑机接口,知识直接拷贝,无需学习,这需要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同时进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