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概念从提出到今天已经有了60多年的发展历史,众多科技领域的专家都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了各种的贡献,目前人工智能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一些特定领域的智能体已经开始参与到社会分工中。

那么为什么不少人会认为人工智能是一场“虚假狂欢”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人工智能缺乏全面的认知。如果对一项技术缺乏足够的认知就会造成判断上的偏差,比如有的人会盲目的相信,有人的会盲目的排斥,有的人会盲目的赞扬,有的人则会盲目的批评,恰好这些情况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有所体现(我在头条上写了关于人工智能的系列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第二:市场对于人工智能过于乐观的预期。看一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市场对于人工智能的预期往往会脱离基本的研发现状。比如人工智能就经历了早期巨大的期望(1952-1969)、现实的困难(1966-1973)、基于知识系统(1969-1979),一直到人工智能成为产业(1980年至今)几个阶段,在这些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往往会赋予人工智能巨大的期望再到巨大的失望,进而会批评甚至是贬低人工智能。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就是市场的预期脱离了研发的基本面,其实Gartner对一个技术的预期曲线已经表达出了这种现象。

第三:迫于人工智能的压力。在历史上,任何产业结构升级的背后往往都是人才结构的升级,而人才结构的升级往往会导致群体性失业的情况发生,目前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类似的事件,此时市场会把矛头指向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一样都需要一个稳步发展的过程,而且人工智能自身具有较大的复杂性,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相信未来人工智能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导师,从事IT行业多年,研究方向包括动态软件体系结构、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有多年的一线研发经验。

欢迎关注作者,欢迎咨询计算机相关问题。